首 页 平台简介 政策文件 行业动态 税局动态 纳税评定 涉税案件 诚信纳税 财税中介 财税人才 申办认证 信用查询
您所在的位置:首页 > 行业动态
行业动态
石家庄市开启社会信用全领域建设
时间:2015-1-14 10:06:05  来源:石家庄新闻网  点击:1145

  记者 吴 温

  人无信不立,商无信不兴。当前,存在于社会、商业等领域的“信用贫困”,已成为阻碍我市长远发展、影响诚信形象的“顽疾”。

  能不能建设这样一个多方联动的平台:它可为全市每个企业、社会组织和个人,均建立起一个专属的“信用档案”。只要输入您想了解对象的姓名、企业名称等信息,便可了解对方的信用等级,对于诸如“老赖”、拖欠信用卡还款等失信者,自动给予相应的“惩处”。在不久的未来,这样的假想将一步步变成现实。

  制度保障

  已成立“信用办公室”

  为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提高全市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,结合我市实际,近日,市政府办公厅出台《关于加快我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意见》(以下简称“《意见》”),发改委、财政、公安、工商、质监等41个部门将“联合行动”,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,有效整合失信信息,进行实时诚信发布,做到“牵一发而动全身”,让失信者无所遁形,让讲诚信、讲信用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。

  设立专业化的信用管理机构,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首要之义。

  《意见》指出,我市将成立由常务副市长“挂帅”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领导小组,综合推进政务诚信、商务诚信、社会诚信和司法公信建设,协调解决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重大问题。

  “目前,市信用办已经成立,各成员单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建议草案已经编制完成,相关工作正在有序开展。”市信用办有关工作人员表示,他们主要负责社会信用规划、法规、制度、标准制定,督促、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;信用知识宣传、普及、培训;信用服务市场培育监管,以及各地、各部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督导考核等具体工作。

  记者注意到,领导小组成员包括发改委、财政、工商、质监等41个市有关部门主管领导。

  眼下,他们正紧张地编写《石家庄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(2014-2020)》,各地、各部门落实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规划的具体实施意见,也正在紧张地研究制定中。

  据了解,接下来,我市还将建立健全各地、各部门信用机构,明确专职人员负责本地、本部门信用工作,并向市信用办负责。同时,筹备成立市社会信用促进会,市各商会、协会设立信用工作机构,专门统筹协调信用体系建设相关事务。

  与此同时,为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开展,在全市范围内,针对相关人员的定期业务培训也将悉数展开。保障相关资金到位,还明确规定,市、县(区)两级政府要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,纳入本级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。

  技术支撑

  建立完整的数据库

  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涉及面广,政策性、综合性、技术性和专业性都很强。尤其在当前信用信息分散于各部门的情况下,如何将分散的信用信息充分整合,为信用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的数据库,成为这一工作的重中之重。

  对此,《意见》明确指出,将“整合资源,充分利用全市各类信息平台,加快全市统一的社会信用体系信息化建设”。

  以此为基础,一个完整的社会信用信息系统行将面世。

  具体而言,它将是一个涵盖金融、工商、税务、物价、安全生产、产品质量、环境保护、食品药品监管、工业和信息化、住房城乡建设、商务、卫生计生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、教育、公安、司法、城市管理、交通运输等部门和行业信用信息的综合系统。

  未来,这个名为“石家庄信用网”的征信网站,或将肩负起此重任。

  据工作人员介绍,该网站将通过“三步走”建设,达到“让失信者无所遁形,让讲诚信、讲信用成为每一个人自觉行为”的目的:

  第一步,建起一个宣传信用知识、政策及诚信现象等内容的网页;第二步,建起一个涵盖全市所有企业、社会组织、个人等的大型数据库,为这些对象建立起信用档案,通过该系统即可逐一查询。

  “第三步也是最核心的,便是信用的应用。”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,届时,可通过系统信用评级,对不同的征信对象进行奖惩。比如,某企业想在市里投资项目,但若信用等级不足,即可一票否决等。

  主要工作

  将重点加大四大领域诚信建设

  眼下,信用体系建设的号角已然吹响,那它又将主要围绕哪些领域展开呢?

  《意见》指出,将主要推进包括政务、商务、社会、司法在内的四大领域诚信建设。其中,政务诚信建设,主要包括坚持依法行政,推进政务公开,切实守信践诺,完善监督机制,加强公务员诚信管理和教育。商务诚信建设,主要包括生产、流通、金融、税务、价格、工程建设、政府采购、招投标、交通运输、电子商务、统计、中介服务、会展广告等领域信用建设和各行业企业诚信管理制度建设。

  社会诚信建设,主要包括医药卫生和计划生育、社会保障、劳动用工、教育科研、文化、体育、旅游、知识产权、环境保护、能源节约、社会组织、互联网应用服务等领域信用建设和自然人诚信建设。司法公信建设,主要包括法院、检察、公安、司法等系统公信建设,重点推进审务公开、检务公开、警务公开、狱务公开,保障司法公正公平,加强司法执法和从业人员信用建设,建立信用档案,促进诚信规范执业。

  记者了解到,接下来,全市范围内的诚信宣传教育实践也将次序展开。将充分利用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互联网等多种形式,大力发掘和宣传诚信人物、诚信企业、诚信群体,发挥先进典型示范作用;发挥舆论监督作用,对失信败德行为进行批评揭露,形成强大震慑效应。

单位地址:北京市珠市口西大街120号太丰惠中大厦1610-1611室 邮编:100050
客服电话>>  010-63540788/63540318
Copyright © 2010 涉税认证网 | 京ICP证031046号 | 技术支持:双鑫科技